林姨(化名)的姐姐和两个儿子均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她的朋友中也有人患癌。发现自己甲状腺检查结果异常后,林姨忧心忡忡地找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医师龙淼云。结合林姨描述的家族史及生活习惯,龙淼云诊断后推测,其家人患癌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而碘摄入过多也可能是诱因之一。
7月27日是“世界头颈肿瘤日”,今年主题为“科学防治,守护生命之颈”。作为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年龄特异性发病率已跃居我国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甲状腺癌有哪些症状?是否会遗传?又该如何预防?
家人朋友接连患癌,生活习惯成关键线索
近日,60岁的林姨拿着提示“甲状腺肿瘤(早期)”的超声检查单找到龙淼云。“果然我也得了这种病。”她焦虑地说。龙淼云安慰林姨,告知其病情处于早期,手术可有效治疗,不必过度担忧。同时,他详细询问了林姨的家族史和生活习惯。
展开剩余74%林姨透露,家中不止她一人患病,30岁左右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更早被确诊。“大儿子年初体检发现问题,二儿子随后检查也确诊了。大约5年前,我姐姐查出癌症也是您做的手术。我的几位朋友也患了此病。”龙淼云回忆,林姨的大儿子确诊时已属中期并出现淋巴转移,二儿子为早期,两人均接受了手术。
这提示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为何朋友也患病?龙淼云将目光转向日常生活习惯。林姨一家居住于沿海地区,海鲜是餐桌常客,几乎每日食用海鱼。“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但过量摄入同样危害甲状腺健康。很可能是碘摄入过多!”龙淼云分析。
最终,林姨接受了甲状腺癌手术,现已康复出院。
“温柔”癌也有迹可循?警惕这些恶化信号
龙淼云指出,早期甲状腺癌常无明显症状,被称为“温柔的癌”,但并非“无迹可寻”或可放任不管。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以下恶化信号:持续性声音嘶哑(提示喉返神经受累)、颈前区质硬、有固定包块、进行性呼吸困难(因肿瘤侵犯或压迫气管所致)以及吞咽困难等。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前往正规医院进行B超、甲状腺功能等检查,由专业医生评估并决定干预时机与方式。
甲状腺癌会遗传吗?
许多人从发现甲状腺结节便开始恐慌,担心遗传问题。事实上,约90%的甲状腺结节为良性病变,仅少数有恶变可能,且一般不会遗传。
龙淼云解释,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通常为散发性(非遗传),与环境因素(如放射线暴露)、基因随机突变等有关,一般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是,还有一种甲状腺髓样癌,由RET基因突变引起,25%-30%都是具有遗传性的,若父母患有甲状腺髓样癌,子女也有可能遗传到这种突变。
因此,家族中若有至少2人患甲状腺癌,尤其是髓样癌,建议其他成员定期进行RET基因检测及相关甲状腺癌筛查,咨询医生意见,实现早筛早治。
甲状腺癌术后注意事项
规范的术后管理可有效降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促进伤口愈合。
1.活动: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避免牵拉伤口;起身时需他人辅助托扶头颈部。
2.保护伤口: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轻压切口敷料以减少张力性损伤。
3.饮食:以温凉流质或软食为主,避免过热、辛辣或坚硬食物刺激术区。
4.服药:遵医嘱坚持规律服药。虽然药物副作用通常较小(如个别人可能担心增胖、心慌),若察觉异常应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的具体致病因素尚不明确,但其与以下几种情况存在关联,预防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1.避免电离辐射: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应尽量避免头颈部放射性检查,必要时选择低剂量设备并做好屏蔽。相关从业者需遵守防护规程,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2.控制体重:研究证实,过度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升高有关。应保持良好饮食、生活及运动习惯,积极控制体重。
3.合理碘摄入:摄入量需结合地区、饮食习惯和甲状腺功能评估。沿海居民(如林姨)应适当减少高碘食物(如海产品);碘缺乏内陆地区则可适当增加。
4.关注遗传因素:部分甲状腺癌具遗传倾向,需关注家族病史并定期自身监测。
5.调节心理状态:注意调控情绪,减轻压力影响,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
文、视频|记者 刘颖颖 通讯员 张婷婷 陈子滢 简文杨
图|视觉中国
发布于:广东省昆明配资机构名单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