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最近可谓大手笔,他们签署了一项价值70亿美元的合同,决定采购97架国产“光辉”战斗机。这个决定显然标志着他们开始告别那些已经服役超过50年的米格-21战机。
1. 印度急于找回面子,压力下的决定
米格-21这款苏联时期的战机终于要退役了。上周五,在昌迪加尔空军基地进行的告别飞行仪式上,米格-21进行了它的最后一次飞行,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印度国防部对这笔采购进行了大力宣传,声称这是“国产设计和制造的最先进战斗机”,并保证将在2027年开始交付。然而,仔细一想,印度这次的举动似乎是迫于压力。回顾几年前的印巴空战,印度空军在面对巴基斯坦的歼-10战机时损失惨重,即使是高价购入的法国“阵风”战机也未能改变战局。这背后,可能包含着印度空军强烈的想要找回面子的愿望。印度媒体甚至将这笔采购称为“重大里程碑”,称它是印度在国防自主化道路上的一次突破,但依赖外国零部件组装的“光辉”战机,是否能真正实现自主,值得怀疑。不过,至少能淘汰那款飞行员都不敢放心驾驶的米格-21,也算是一种进步。
展开剩余68%2. 打着“国产”旗号,实则“万国造”
提到印度空军的装备历史,简直可以用“全球采购”来形容。从苏联的米格系列到法国的幻影、阵风,印度几乎购买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战机。虽然这些“大采购”让印度花费了巨资,但也让他们在关键时刻不得不依赖其他国家的支持。如今,印度终于决定迈向自主研发。
然而,“光辉”战机的情况却让人哭笑不得。虽然号称是第四代战机,但直到2021年,印度军方还承认它缺乏超视距打击能力,甚至被认为落后于上世纪50年代的米格-21。这一缺陷虽然后来得到了补救,但整体性能依然有限。更让人捧腹的是,号称“国产化率达到65%”的“光辉”战机,其关键部件几乎全是进口的。美国提供发动机,以色列提供雷达,英国提供弹射座椅,甚至连导弹也有来自法国和俄罗斯的混搭。这样的装备怎么能算是“国产战机”?简直就是一架“国际拼盘”。更糟糕的是,印度的供应链脆弱,尤其是在发动机部分,时常发生断供问题。设想一下,如果在战时出现供应中断,这些“光辉”战机甚至可能连起飞都成问题。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机通过中巴紧密合作,生产和维护都非常顺畅,给人一种更加稳固的印象。这样的对比,真让人替印度捏了一把冷汗。
3. 莫迪的政治战略
对于印度而言,“光辉”战机的采购意义更多是象征性的,而非实战意义。尽管它的性能有限,但它承载了印度的民族自豪感,代表了“印度制造”的骄傲。70亿美元的订单,实际上是在为印度的军工企业提供支持,尤其是HAL公司和相关厂商,确保它们能在未来几年继续运作。
然而,现实情况却很残酷。在面对中国的歼-10C、歼-16,甚至隐身的歼-20时,印度的“光辉”战机并没有太多优势。虽然印度媒体大肆渲染这笔订单的重要性,但我们知道,这些战机的意义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实战价值有限。更重要的是,莫迪通过这一举动,不仅安抚了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还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印度在推进国防自主化方面的决心。但对于印度空军的飞行员来说,他们恐怕只能开着这些“拼装机”面对周围日益严峻的空中威胁。
发布于:天津市昆明配资机构名单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